(III) 解構與再解構

談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嚏v與丹•布朗小說「達文西密碼」

作者:鮑曉鷗 (台大外文系教授)

「達文西密碼」一書對於達文西「最後的晚嚏v畫中的涵意,有以下三個論點:第一,嶽鄐W沒有糧]杯子,意味著達文西暗示他關於聖杯真實本質的訊息;第二,畫中我們所認為的宗徒若望,其實應該是瑪利德蓮,根據推測她和耶穌結了婚;最後,伯多祿對瑪利德蓮表現出一種威脅的姿態,因為伯多祿將她視為競爭對手。本文將嘗試舉出上述推論缺乏一致性的地方。

丹•布朗的小說,是基於達文西「最後的晚嚏v畫作本身就是密碼的假設,如果加以破解,就會顯現出被保護數個世紀的秘密,一個足以摧毀基督宗教信仰和梵蒂崗的秘密。達文西身為少數的秘密保護者之一,在為位於米蘭的聖寵之后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曙U繪製壁畫時,故意留下了線索。當小說的主角開始質疑,為何嶽鄐W沒有杯子或是用來盛裝耶穌聖血的聖杯,這個秘密就開始由丹•布朗揭開來。如果我們看過其他以最後晚嶼冕D的畫作,像是西班牙畫家璜•胡安內斯(Juan de Juanes)的作品,就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別的畫中,杯子在整個構圖中被突顯了出來。為什麼在達文西的作品裡,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杯子?是不是他對於最後晚尷爾捇玨妝騥Е峞H

丹•布朗會回答:「是的,沒錯。」他認為,宗徒若望被畫成相當女性化的樣子,實際上就是與耶穌結婚的瑪利德蓮,在那一時刻,她懷了耶穌的小孩,也就是耶穌的血脈,而瑪利德蓮便成了盛放耶穌血脈的杯爵。此一觀點被達文西刻意放在他的畫中。這也是為什麼在耶穌和瑪利亞之間呈一V字型,而V字型的底部就指向瑪利亞的子宮,另外V字型更是代表子宮的形狀。因此聖杯並非是一個物體,而是一個人:就是指瑪利德蓮。另一方面,瑪利亞和耶穌似乎是在鏡子裡互相對看一樣,例如他們的姿勢和衣服的顏色都互相對稱,這象徵他們之間的合一,而且這樣的構圖也讓我們看到,在這兩個人當中構成了M這個字母,代表瑪利德蓮(Mary Magdalene)。如果這樣的理論可以被接受,不但是意味著對基督宗教形象的解構,我們也回歸到異教神話的世界,眾女神們在希臘羅馬神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是這樣的理論堅固嗎?事實上,「最後的晚嚏v多年來已經被廣泛地研究,而這些研究也都有了頗能令人信服的理論,就是那幅畫僅僅是描述聖體聖事的建立,該畫同時也顯示出在耶穌說出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門徒的反應。這也解釋了為何杯子並不是畫裡的主軸。而且,揣測耶穌用一個特別的容器去祝聖葡萄酒,也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在畫中,耶穌和門徒們的左手邊都有一杯子。我們要記住,這幅蛋彩畫(tempera painting)是在十五世紀末完成,而璜•胡安內斯那一幅畫則是在脫利騰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1545至1563年)召開的那幾年完成,當時的大公會議剛好在提倡捍衛聖事與提升聖事(例如聖體聖事)的藝術。

在「達文西大騙局」(The Da Vinci Hoax;2004年出版)一書中,卡爾•歐森(Carl 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 Miesel)兩人做出新的分析,瓦解了「達文西密碼」一書的理論。他們引用著名藝術評論家史坦伯格(Steinberg)對於畫中人物的描述:從左到右分別是安德烈、伯多祿、猶達斯和若望,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根據史坦伯格的解釋,畫中人物的分組是基於門徒在耶穌受難時,他們各自扮演的角色:伯多祿否認耶穌,猶達斯出賣耶穌,若望則是在十字架旁陪伴著耶穌。史坦伯格甚至指出畫中兩兩成雙的畫面,一般人很容易從人物頭部的緊靠而得知。例如伯多祿和若望,他們經常一起出現,分別象徵激烈的性格與內省的生命。因此伯多祿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地位,若望則是靜靜地陪伴耶穌受苦。那又如何解釋若望女性化的一面?這是因為十五世紀流行的佛羅倫斯學派畫風所致,大家不妨看看羅浮宮典藏的兩幅達文西畫作「施洗者若望」,那是在「最後的晚嚏v之後二十年所完成的。

丹•布朗在他的小說中認為,伯多祿的手勢帶有威脅的意味,似乎是針對著瑪利德蓮—他在教會至高地位的競爭對手。然而如果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一般人就會輕易看出,那個手勢其實是暗示著伯多祿與若望之間的信賴和親密,也表現出他們在聽到耶穌的話語之後,兩人之間相互竊竊私語。卡爾•歐森(Carl 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 Miesel)也提出了一個深具震憾性的問題,駁斥若望就是瑪利德蓮此一說法。如果耶穌深愛的宗徒若望不在畫中的話,那他到底去了哪裡?如果在耶穌右邊的那個人是個女人,為何驟下結論說她就是瑪利德蓮,而不是聖母瑪利亞?最後,為何瑪利德蓮常被認為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是耶穌完美的伴侶,當時的年紀大約只是三十歲出頭而已?難道她就不可能是一個中年婦女,非但年紀不小,而且甚至毫無吸引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