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慈悲與憐憫》宗座牧函簡介:“今天正是慈悲的時代”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結束之際發表《慈悲與憐憫》(Misericordia et Misera)宗座牧函,強調“今天正是慈悲的時代”。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結束之際發表《慈悲與憐憫》(Misericordia et Misera)宗座牧函,強調“今天正是慈悲的時代”。這份牧函於11月21日公諸於世,其中涵蓋4大創新:所有司鐸從今以後都有權為墮胎者施行罪赦;慈悲使者將繼續履行他們的使命;聖庇護十世團體的信徒將能通過聖事繼續有效地獲得罪赦;最後是建立世界窮人日。

罪人與慈悲的相遇

教宗方濟各把耶穌與罪婦的相遇作為慈悲禧年的圖像,闡明這圖像所表達的“不是罪與公義的一次抽象會晤,而是罪婦與救主相遇”,正如聖奧斯定所言,是“罪人與慈悲”的相遇。

耶穌重新把愛置於梅瑟法律的中心

經師和法利塞人向耶穌提出一個具有挑釁性的問題,他們說依照梅瑟法律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但耶穌卻回到“梅瑟法律的原本真意”,説明這法律的核心“不是規則和法定的公義,而是天主的愛。天主洞悉每個人的心,了解每個人最隱秘的渴望。天主的愛應在萬有之上”。

就這樣,“耶穌注視著那婦人的眼睛,看透她的心靈:祂看到那婦人渴望被理解、被寬恕且成為自由的人”。“她一蒙受慈悲,即使因罪仍舊處於軟弱的狀況,卻能因蒙受了愛而看得更遠,度不同的生活”。

法律的啟蒙作用

教宗解釋道:“任何法律和規則都無法阻止天主再次擁抱祂的子女,因為他們承認自己錯了並回到父親身旁,決意重新做人。倘若我們只停留在法律層面,那就抵消了信德和天主慈悲。法律具有一種啟蒙作用(迦三24),法律的目的就是愛(參閲:弟前一5)。”

“基督徒蒙召活出福音的新意,在基督内活出‘生命之神的法律’(羅八2)。即使在最複雜的情況下,有一種只求規範的公義試圖占據上風時,我們也要相信那來自天主恩寵的力量。”

任何人都不能給天主的慈悲設限

教宗表明:“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可給慈悲設限;慈悲總是天父無償的舉動、一份無條件的愛。無論我們是否有功勞,都能蒙受慈悲。天主藉著愛進入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不可阻攔天主施予愛的充分自由。慈悲正是愛的具體行動,在寬恕的同時,也轉換和改變人的生命。”

在技術至上經常處於支配地位的當今文化中,似乎也增加了悲傷、孤獨和絕望,“我們需要希望和真正喜樂的見證人,藉此驅逐那些幻想,它們承諾的只是人工樂園,一種垂手而得的幸福”。

讓慈悲傾注於整個世界

“我們度過了轟轟烈烈的一年,其間我們領受了豐厚的慈悲恩寵。上主的仁愛和慈悲有如一股有益的大風吹拂著整個世界”。現在,我們應跟從聖神繼續在這條路上行走;聖神總是為我們指出新道路,幫助我們把救恩的福音帶給所有人。教宗重申,慈悲處在感恩祭和天主聖言的中心地位,邀請我們利用禮儀年的一個主日深入研究聖經。

聽告解司鐸應本著接納、明確及慷慨的態度施行寬恕

教宗特別提到修和聖事,指出“在基督信仰生活中必須恢復修和聖事的重要地位”。在修和聖事中,“我們感受到天父的擁抱,祂前來會晤我們,恢復我們重新做祂子女的恩寵”。司鐸必須“接納眾人”,即使人犯了嚴重的罪,司鐸也應做個懷有父愛的見證人;司鐸應殷勤地幫助人反省自己的過錯;明確提出道德原則;樂於陪伴信友走懺悔之路,耐心跟隨他們成長的進度;應有遠見,分辨每一種個別情況;慷慨地施行天主的寬恕。

面對犯了奸婬罪的婦人,耶穌選擇了保持沉默,使她免於被處死。聽告解的司鐸也應像耶穌那樣寬宏大量,意識到每個悔罪者都在提醒他本人所在的相同處境:他是罪人,但也是慈悲的執行者。因此,“24小時奉獻給天主”祈禱活動“仍然是一項強而有力的牧靈工作,幫助信友們妥善辦告解聖事”。

慈悲使者繼續他們使命

教會在禧年當中藉著慈悲使者的服務體驗了恩寵的生活。教宗因而宣布,這項卓越的使命在聖年結束後也將繼續存在,使它“作為禧年的恩寵,繼續活躍及有效地臨在於世界各地”。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將為履行這項珍貴的使命找到更相應的方式。

所有司鐸都能赦免墮胎的罪

“在請求修和者與天主寬恕之間不應存在任何阻礙”,教宗因此授權“所有司鐸,從今以後在他們的職權中也有權赦免那些實施墮胎者的罪”。教宗曾在禧年中授予司鐸這一權力,現在又將這權力延長了時間。他竭盡全力地強調,“墮胎是一宗嚴重罪行,因為它結束一個無辜者的生命”。他也同樣表明,“倘若一顆懺悔的心靈請求與天父和好,則沒有任何一個罪是天主慈悲所無法抵達及予以摧毀的”。

聖庇護十世團體:有效的告解聖事

在慈悲禧年結束後,“那些因各種原因常去聖庇護十世團體的教堂參加禮儀的信徒,也能通過聖事有效且合法地獲得罪赦”。為了這些信徒的牧靈益處,教宗“信賴他們的司鐸的善意,希望能在天主的助佑下恢復天主教會内的圓滿共融。”

困境中的家庭

教宗再次念及家庭,他表明“天主不厭其煩地接納和陪伴人類”,因此教會也應該“以天主的愛關注人類的各種困境”。教宗要求司鐸們“具備認真、深刻和有遠見的靈性分辨,使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生活處境如何,都能具體地感受到天主的接納,積極參與教會團體的生活,加入天主子民的行列”。

世界窮人日

教宗表示,禧年結束了,聖門也已關閉,但我們心靈的慈悲之門仍將大大敞開。我們看到了天主俯身餵養我們(參閲:歐十一4),為使我們也效法祂俯身去服事弟兄姐妹,尤其是窮人和受苦者。“我們不可忘記窮人”;為此,教宗通令整個普世教會把常年期第33主日定為世界窮人日。“只要拉匝祿還躺臥在我們的門前”(參閲:路十六19-21),世界“就不會有公義及和平”。

發揮慈悲的想象力,掀起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發揮慈悲的想象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微小的舉動,讓“仁慈及溫柔對待弱小和無自衛能力者、孤獨和被遺棄者的具體標記”能在整個世界“掀起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

(梵蒂岡電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