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慈悲是相互寬恕,精心呵護苦難者

教宗方濟各1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表示: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教宗也為家庭和睦發出呼籲,他表示禧年是“相互寬恕的良機”。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首先指明,“在《聖經》中,天主的慈悲貫穿以色列子民的整個歷史”。教宗列舉《創世紀》中若瑟的事跡說,若瑟雖然被他的哥哥們賣到埃及,後來卻仍與他們重歸於好。他沒有把自己封閉在怨恨中,而是向修和敞開了心懷。

教宗說:“我想到許許多多一家人彼此疏遠、互不理睬的弟兄。這慈悲禧年是重歸親密、互相擁抱與寬恕的良機。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

教宗接著說,實踐慈悲指的是擁有天主的心腸,因為天主“照顧窮人,垂允那些因失望而哀號的人”。“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這些令人悲痛的現實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常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陷入心硬的誘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然而,天主‘絕不冷漠無情’,祂永遠不會轉面不顧人類的苦難”。

在問候朝聖信友時,教宗還把這一思想與中東子民的悲慘處境聯繫起來。他向來自伊拉克和中東其它地區的朝聖者作出保證:“面對苦難、面對祂子民的哀號、面對不義與迫害,天主不會默不作聲;祂必將採取行動,賜下祂的慈悲、救恩與援助”。

聖經教導我們,天主向人類彰顯祂的慈悲時與人類建立了盟約。教宗談到梅瑟的形象說,他在天主的慈悲舉動下沒有被尼羅河水淹死,“成了這同一慈悲的媒介,讓生來自由的子民安然從紅海中走過”。

教宗說:“在這慈悲禧年中,我們也可以藉著關懷、安慰和促進合一的慈悲善工,從事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作。有很多好事我們可以去做。天主的慈悲之舉始終以拯救為目的。這與那些總是以殺害為目的人的行動全然不同,例如那些製造戰爭的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如果我們接納與天主的盟約,允許祂來拯救我們,我們也可以成為像梅瑟那樣的人。“既然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就有機會獲得這份以良善與慈悲對待他人的遺產。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願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慈悲善行;讓我們敞開心靈,藉著我們的慈悲善工使天主父留給我們的慈悲遺產惠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