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希望

我們這世代基督徒所面臨特殊的挑戰,是去發掘該如何將耶穌基督介紹給那些認為祂只不過是毫不相干的一個歷史人物。任教於羅馬聖十字宗座大學的路易斯•克拉維拉博士談到這一主題。

在若望保祿二世非凡的宗座生涯中,他號召所有基督徒協助向那些長期鼓吹脫離教會、人民不再認識耶穌基督的國家和社會各界宣講福音。有許多人連聽也沒聽過祂,同時他們也並不滿足那些由普遍文化為他們設定的世俗目標。其他有些人曾聽說過或閱讀過關於祂的事,但是對祂只有粗淺表面或不精確的概念,也因此我們現世特殊的挑戰,是在於向那些覺得祂是個不流行的歷史人物的人,展現嶄新的基督。

教宗本篤十六世全然意識到這挑戰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他的講道、演講和文件中一窺究竟他如何尋找出幫助我們與真基督相遇,和與祂結交為友的方法。我們也能從人們愈加重視他的話和與日俱增來到聖伯多祿廣場聆聽他的群眾上,看出許多人不論是信徒或不信者都回應著教宗所付出的努力。那源源不絕要在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墓前祈禱的排隊人潮,同樣也顯示出 對新福傳正面的迴響,也是人心對天主根深蒂固的需求。

發現基督

在五旬節時,真理之神以火舌形象,降臨於瑪利亞和門徒們身上。當宗徒們說話時,前來耶路撒冷朝聖的數千名群眾們,能以他們各自的語言了解宗徒們的話語。今天也亦如以往,聖神推動我們,去宣講合適於各個情境和人的論點和語言。現在的文化、政治和媒體需要我們去尋找能說服人的論證、呈獻吸引人和能為問題提供正面解決方案的見解,我們需要提出穩固實在、能被理解的理由,也要平和、尊敬、和藹地去講論,就如聖伯多祿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所建議的:你們但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 [1]

現在,就如在教會的初期,只有更認識耶穌基督可愛的容貌,和與祂之間建立更深的友誼,能讓我們週遭的人體驗到我們充滿希望與快樂訊息的驚喜。正是這個好消息,能幫助他們看出吾主是那唯一能填滿他們在他們人生中所發現的空虛的那位。

本篤十六世強調強化理性的需要,以及讓基督宗教與希臘哲學傳統早早相遇的重要性。他的第一篇通諭《天主是愛》是他希望在基督宗教的非常核心--也就是天主的愛內,使理性和信仰和諧的範例:「信仰的特殊本質就是與生活天主的關係,這個相遇為我們打開新的層面,超越理智本身的範圍。但同時就理智本身來說是一個淨化的力量。以天主為出發點,信仰不會使理智盲目,反而常會幫助理智不斷的改善。信仰允許理智以更好的方式實現其職責,使其更清楚的看到其特性。」[2]

信仰被視為理性的盟友、是卓越的光芒、強大的光,照耀於我們的人性智慧。本篤十六世也指出理性能扮演評定各個宗教是否健全的角色,因為理性接受超然存在、追尋真理;它為與其他信仰之間的對話提供(從基督徒的角度)了基礎,還有它是關鍵的工具,防止宗教淪落到迷信。因此,可以說理性是神學家工作和基督徒生命神學信仰的核心。順此脈絡,教宗引用羅馬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的話:「不依照理性而做便不符合上帝的本質。」[3]

理性在基督宗教啟示的光照下,能更發揮作用,它教導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就是天主Logos。[4] 理性並不是侷限於物質事實上。它對真理的開放態度,包含人類最深的問題,它甚至可以能煉淨一個人活出他信仰的方式。[5] 信仰與理性像「兩隻翅膀,使人精神飛揚,瞻仰真理。」[6]

大學院校的任務

為了要澄清理性和信仰的關係,基督徒必須要考慮到知識領域內所有不同的類型。現代科學以專門化為特點,因而在過去一百年來導致了極劇地科學性進步。然而,科學家們通常被他們致力從事的工作帶著走,而列舉出一些不能擁他們研究方法被解答的問題。因此,是有需要與各門學問的專家們通力合作,好能藉結合於他們的見解,使他們能達到新的結合。

尋找信仰和理性間的新和諧這任務,特別降任於大學院校。一間大學應該是「一個廣大的實驗室,在那裡根據不同學科,在信仰和理性的刺激抗衡下,發展全新領域的研究…這不是個刺激的冒險嗎?因為發現悠游在這具意義的視野中,內在的合一連結著不同學科:神學、哲學、醫學、經濟學、各個學科,甚至最專門的科技,因為所有一切都是互相連結的。」[7]

大學院校結合所有各學科成為一綜合體,在這之中一個人可以看見人類成長和天主創造者的計畫之間的關聯。研究--就像任何其他正當的工作--豐富我們在這世上的生活,同時也代表著每一世代對未來的承諾。

本篤十六世建議了一條帶來綜合文化這偉大探險的道路:「現代科學的理性明顯地應接受事務的理性結構,還有我們精神和相對既定事實理性結構的對應,方法學就應建基於此。然而,為何應該如此著實是個問題,還有在其他模式和思考計畫--哲學和神學方面,因自然科學而必須召回」[8] 因此那些在各學科的工作者,需要對那能光照並結合他們研究結果的更高範圍知識開放自己。世界會變得更容易理解,當人類的心智領略到這合一性,但是為了要如此,我們必須大開心胸至超越宇宙的層面,那能透露我們存在的終極意義的層面。

同時,這普世性對理性的開放態度意味著神學家和哲學家們,不應該將他們自己隔離於其他科學和學科。哲學--特別是形上學利用從其他學科得來的知識;它檢驗它們的假說、試圖加以澄清辯解。在適於研究基本問題方面,從神學和哲學得來的知識並不會反應出其他類型知識的多餘。[9] 此外,對理性的開放態度,需要哲學和神學反映在人類生命的其他方面,包括偉大的宗教經驗。「正是對這偉大的聖言logos、對理性的廣度,讓我們邀請我們的伙伴們在不同的文化間對話。大學院校重要的工作是不斷地重新發現它。」[10]

生活的合一

信仰和理性的連結不僅只能在大學內找到。在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教導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天主旨意而來的召喚,在信仰和理性間展現出更佳的和諧關係。回應這個召喚代表著培養我們本身的陶成,並思考我們的信仰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照亮我們的心智。我們必須要跨出那所需的幾步,好能讓我們有真天主教的理性。

在聖施禮華的話語中,一位真正的基督徒的心緒應該要具有「對天主教正統教義中,生機蓬勃,紿終不變的信理,應有廣闊的視野,深刻的領會。對哲學傳統思想,對歷史評註,重新提出標準教訓時,應從正確,穩當和健康的意願出發,切忌輕率。對科學與當代思潮的動向,應有慎重明智的暸解。以及,對當前社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動態,應抱積極和開明的態度。」[11]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去加深他們的文化陶成,也沒有相同的能力和興趣,這些話會對我們有不同的影響。但是,都應該能激發我們所有人去思考我們付出什麼努力去更加了解這世代的問題,還有付出更明確的貢獻去解決它們。對我們信仰的理性層面的堅定了解,是所有基督徒的神學訓練基礎的一部份,也確實是「口才」--聖施禮華希望現代使徒所具備的重要一部份。[12]

優良、高品質的閱讀能協助這點,因為那能提供一個好方法去擴展我們陶成的視野。閱讀供給我們合理的論點、有用的訊息、有效表達;它引導我們的感覺和情感。平靜、專心的閱讀驅策我們塑造新計畫和幫助我們,從由傳媒得到那往往是零碎片段的訊息中,去做出更真確的判斷。一個人的生活形式,能輕易地阻礙他去閱讀高品質的文學或包含有重大知識性的作品,因為他們工作的密集度,許多人追尋純粹被動的娛樂,像是看電視或是閱讀逃避現實性的小說。

思及未來的下一代,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文化程度對那關聯者或對社會的事實,大致上大部份受一個人被撫養成長的環境影響。為了要重振理性和與信仰協調融合上應用它,一個人年幼時期的養成和教育幫助他們去欣賞慈善、充滿德行的行為和妥善完成的工作之美是必須的。而這得靠父母親、老師和朋友們,無論年輕人是否早能發展閱讀的品味,以及全面培養分享天主聖言也是他們的智慧。

另一種普世性心態的基本要素是對現代思潮正面和開放的態度。幫助人們去發現基督是他們擔憂的解答,我們必須對他們的問題和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法,表達出真正的關心,無論那對我們而言看起來有多荒謬。一個有著貨真價實天主教普世心態的人,能夠尊敬、不嘲諷地分析和商議他人的狀況,認真看待並找出正向的一面。

沉著檢視另一方的論點,能幫助我們系統化問題,並更認真地去發展我們的概念。這是教宗本篤十六世經常利用的推論模式。若忽略了這第一步,可能會導致我們的聽眾純粹去接受某些事,但是並未將之內在化,或是可能想當然爾地去下決定,認為我們提出的解決之道並未真正的對應他們的問題。只基於威權的論點沒什麼份量,而且事實上在大多的領域是不足的。相反地,進入他人的論點能讓我們在適當的時機,和有充足根據反對理由下突顯出他們的有限。沒有了對他人因為愛而產生真正的「不感興趣的興趣」,我們將不能深度地以原原本本真實的他去了解那個人。只有愛能真正了解什麼是特有和獨特。

信仰與理性

藉著利用我們的理性,帶領其他人迎向有著令人信服論證的真理,我們會擺脫在職業和公共範圍談論天主的恐懼,並能從我們私人生活的範圍,從我們家庭和朋友間擴展我們的使徒工作。現今文化讓基督徒必須要參與在關於大眾利益話題的公眾辯論,當他們如此為之時,藉著捍衛他們所堅信的,展現出了他們生活的合一。這將能讓他們能夠堅持由衷沉靜、據理力爭的討論,用有教養的言語促成和平的交流。

現今在一些地方人們的目標在於,以一些不重視任何人類超然的觀念的相對主義,作為政治辯論的根基。這種態度經常與容忍的觀念扯上關係,就好像是說對天主的信仰,不能讓任何人去了解那些沒有信仰的人的問題和需要;或者,可能在無心的情況下,信教者對話的目標總是要強些純粹主觀的信念。

然而,相對主義並非是進步發展的一個條件,也不是對自由極大尊重下的結果,當快速地瀏覽整段歷史能清楚看見,基督宗教為發掘人性尊嚴、對理性的信心,還有自由共存和互相交流的價值所做出的明確的貢獻。

信德為了促進進展並不失去任何一絲大能,因此當面對一個把宗教驅逐至私人領域的社會,基督徒不能讓他們自己被挫折所擺佈,或是因誘惑而隱藏他們信仰,因為這是個不熱心和尋求舒適的徵兆,而最終便不能領會信仰與理性間那深層的關係。

政治對話要求共同的努力,去創建公共利益。這要求著每個人對社會問題的自發性、建議和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教會的社會教理提供了「根據天主縱橫古今之愛的旨意為標準的人本主義,一個一貫和團結一致的人本主義能夠創建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秩序,建基於所有人類的尊嚴和自由。」[13] 如果我們不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對抗相對主義的統治,我們將不只是放棄基督徒關於人的觀點,我們也不忠誠於自己最深的信念,而導致向他人剝奪了我們個人對公眾利益應做出的貢獻。

教會並不以強加她的信仰於那些不同享這信仰的人為目標,不過甚至是那些不信者,也能夠在她對人類的理解上,認出至少部份的真理。教會貢獻給公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其中一個方法是提供理性的論點:「絕不可忘記的是當教會或教會的團體涉入公眾辯論、表達異議或復興各種原則時,這並不會構成偏執或干涉牴觸的狀況,因為這類的涉入只是為了要起迪良知,好讓他們能藉著正義真正的要求,而自由自在且負責任地行動。」[14]

通常涉及公眾輿論的並不會是正式的教會機構,相對而言那是留給每位平信友們去做出「所有他憑良心考慮過,會是最適切、與他個人信念和傾向最一致的具體性、理論性或實用性的決定。例如,從關於不同哲學派系或政治觀點的決定,到不同藝術性或文化風潮,或者關於職業和社交生活的問題。」[15]

每個人都需要在天主的臨在下負責任地思考,他或她是如何在共創更正義的社會秩序上合作,使人人都能盡最大可能展現出人性尊嚴。

縱使政治人物較直接涉及促進公眾利益,不過這項任務不只專派給他們,所有基督徒都被召喚依照他們自身的狀況,去協助社會發展。我們能協助的眾多方法中有:在本身的專職工作中,去立下公義的典範;輔助文化或社會計畫;涉足傳播媒體;參與專業協會或會議。

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可能性,每個人都能找到他或她自己的方法去貢獻。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要弄清楚的是--要考慮到我們所選定那特定的群眾--若沒有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參考依據,是不可能了解在討論下狀況的真正重要性。我們一定要幫助人們去看到所有問題在基督徒的觀點下都能有解答,甚至可能有時不太容易明確敘述出來。

在這新福傳下,基督徒們自他們受洗的恩寵結出果實,深知他們分享著基督王者、先知和司鐸的任務,他們必須要相信祂,付出實質成效的努力。每位信友被那”一位”全知者派至葡萄園中工作,以一股新的力量聽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你們不要怕!為基督敞開大門!為祂的的救贖神能開放國家的界限、開放經濟制度、政治體制、廣大的文化領域、文明及發展等各種的設限。不要怕!基督知道人心中有什麼!只有他了解!」[16]

路易斯•克拉維拉神父 (Rev. Luis Clavell),羅馬聖十字宗座大學

* * * * *

1. 伯多祿前書3:15-16

2. 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28

3. 本篤十六世,雷根斯堡大學大學Regensburg演講,2006年9月12日

4. 參若1:1

5. 參本篤十六世,雷根斯堡大學Regensburg演講,2006年9月12日

6. 若望保祿二世,《信仰與理性》通諭,序言

7. 本篤十六世,天主教聖心大學演講,2005年11月25日

8. 本篤十六世,雷根斯堡大學Regensburg演講,2006年9月12日

9. 參聖多瑪斯.阿奎那,Super Boethium De Trinitate, III, q. 5, a. 1, ad 6

10. 本篤十六世,雷根斯堡大學Regensburg演講,2006年9月12日

11. 犁痕,428

12. 參犁痕,430、899

13. 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社會訓導彙編,19

14. 本篤十六世,致歐洲人民黨黨員演講,2006年3月30日

15. 與施禮華蒙席對話,12

16. 若望保祿二世講道,1978年10月22日,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平信徒》,34